Featured image of post 04757《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概要笔记

04757《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概要笔记

目录

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导论

1.1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

1.1.3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定义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机(计算机)组成。能管理信息的传递、收集、加工、存储、使用和维护的系统。

  • 作用:它能监测企业或组织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决策;
  • 目的:利用信息控制企业或组织的行为,帮助其实现长远的规划目标。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一体化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一体化系统”或称“集成系统”。

  • 怎么做:在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应从总体出发、全面考虑。
  • 好处:保证各种职能子系统(如会计、统计、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后勤管理等)共享数据减少数据的冗余
  • 目的:保证数据的兼容性和一致性

一体化的两个含义:

  1. 数据的一体化:
    • 数据在物理存储上可以分布存放,但在逻辑上却由统一的部门、统一的人员集中管理。
    • 不限制个别子系统拥有私有数据。
  2. 系统开发的一体化:
    • 要按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1.2 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本书主要分4类:

  • 核心业务
  • 数据处理方式
  • 管理应用层次
  • 行业和业务职能

实际工作中可能更多或者综合起来,目的是通过分类的方式进一步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1.2.1 按核心业务活动分类

分3类

  • 电子业务系统
  • 电子政务系统
  • 电子商务系统
电子业务系统

针对一个组织(多指企事业单位)内部的具体业务过程而建立,主要服务于这个组织的内部管理活动。

例:

  •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 会计信息系统
  •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 教务管理系统
  • 学籍管理系统
  • 科技管理系统
  • 生产业务管理系统
  • 铁路客票发售系统
电子政务系统

针对政府部门的政务管理活动和服务职能而建立。

  • 作用:促进政府部门管理手段的变革,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
  • 目的: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服务。

政府职能:

  • 经济管理
  • 市场监管
  • 社会管理
  • 公共服务

电子政务目的是将四大职能电子化、网络化,有4个突出特点:

  • 使政务工作更有效、跟精简。
  • 更公开、更透明。
  • 为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 重构政府、企业和居民之间的关系,比以前更加协调,更好的参与到政府的管理。
电子商务系统

针对商贸活动而建立,实现消费者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等活动。

模式划分:

  • 企业对企业(Business-to-Business),简称B2B。
  • 企业对消费者(Business-to-Customer),简称B2C。
  • 消费者对消费者(Customer-to-Customer),简称C2C。
  • 企业对政府(Business-to-Government),简称B2G。

例:

  • B2C:网上书店、花店、各类手机品牌、汽车品牌
  • C2C:淘宝网

1.2.2 按数据处理方式分类

分2类

  • 操作型管理信息系统:一般是由面向具体的管理业务而建立的,功能比较简单,主要包括数据录入、修改、删除、打印、查找和简单的汇总计算等。
    • 例:工资发放管理系统、人事档案管理系统、会计记账管理系统等。
  • 分析型管理信息系统:通常基于操作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面向需要进行趋势分析预测管理决策需求而建立。
    • 例:财务分析系统(基于会计记账管理系统开发的)

在企业实际应用中,一个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操作型和分析型两类子系统。

1.2.3 按管理应用层次分类

分3类

  • 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服务于组织的基层管理者,目的是具体业务过程的自动化。操作型管理信息系统大多是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
  • 管理型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服务于组织的中层管理者,涉及多项业务的综合管理,目的是让中层管理人员了解和监视管理领域的运行情况。
  • 战略型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服务于组织的高层管理者,目的是为战略计划的制订和调整提供辅助决策功能。数据来源前两个系统和企业外部。

1.2.4 按行业和业务职能分类

分法有很多,例如按行业或部门可以分为:

  • 铁路管理信息系统
  • 林业管理信息系统
  • 电力管理信息系统
  • 港口管理信息系统
  • 农业管理信息系统
  • 房地产业管理信息系统

按业务职能可以分为:

  • 企业业务:销售、生产、采购、财务、统计、人力资源等。
  • 铁路管理:铁路调度管理系统、客票预发售系统、危险品及安全管理系统等。

1.3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本书将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分为5类:

  • 概念结构
  • 功能结构
  • 管理职能结构
  • 软硬件结构
  • 网络计算结构

1.3.1 功能结构

任何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均有明确的目标,并由若干具体功能组成。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各功能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表现出系统的特征,这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反映了管理的业务职能。

1.3.2 概念结构

如果对各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进行抽象,会发现所有的管理信息系统均是由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信息管理者四大部件组成。

四大部件主要作用:

  1. 信息源:信息产生地。
  2. 信息处理器:担负信息的传输、加工、存储等任务。
  3. 信息用户:信息的最终使用者,他们应用信息进行管理决策。
  4. 信息管理者:负责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维护等工作。

1.3.3 管理职能结构

管理组织结构一般有3种:

  1. 直线制
  2. 职能制
  3. 矩阵式

从2个角度进行分析。

纵向视角

分层次,管理活动也可以划分为若干层次,不同层次所需的决策信息不同,具有金字塔结构,越往上越需要汇总性、全局性、非结构化的信息。

一般分3层,对应建设的系统名称,以及所属类型。

  1. 高,战略计划子系统,战略型。
  2. 中:管理控制子系统,管理型。
  3. 低(也称基层):执行控制子系统,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主要任务:

  • 战略计划子系统:为企业战略计划的制订和调整提供辅助决策功能。
  • 管理控制子系统:为企业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提供用于衡量企业效益、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制定企业资源分配方案等活动所需要的信息。
  • 执行控制子系统:确保基层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效地进行。
横向视角

从横向来看一个组织,其管理活动是按职能排列的。

比如制造类企业,其主要管理职能概括为:人、财、物、产、供、销等。

也就是按职能划分管理子系统。

综合视角

略。

1.3.4 软硬件结构

硬件结构
软件结构

1.3.5 网络计算结构

客户服务器模式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1.4 管理信息系统的几种典型应用

1.4.1 MRP系统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

2.1 管理的基本知识

2.1.2 组织结构

组织是保证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了解管理的组织结构有助于分析和设计管理信息系统。

分4种:

  • 直线制组织结构
  • 职能制组织结构
  • 矩阵式组织结构
  •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直线制组织结构

最早也最简单的组织。

  • 特点:是各级行政单位从上到下实行垂直领导,各级负责人对所属单位一切问题负责,是一种树状组织。
  • 适用:任务明确,要求领导集中,控制严格的情况。

TODO 补图.jpg

职能制组织结构

各级行政单位除主管负责人外,还设立了一些职能机构(财务部、采购部等),协助领导从事职能管理工作。

  • 优点:减少了最高领导者的负担。
  • 缺点:容易造成办事效率低下,无人对整个任务或过程负责。

TODO 补图.jpg

矩阵式组织结构

为了解决职能制组织结构的缺点,加强任务过程的负责制。

  • 特点:由两维组成,一维是直线组织,另一维是任务(如产品、项目、地区等)。
  • 优点:加强了横向联系,具有较大机动性。
  • 缺点:人员受双重领导,不易分清责任。

TODO 补图.jpg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由矩阵式组织引申而来,书上略,未赘述。

2.2 信息的基本知识

2.2.2 信息的基本属性

信息的类型及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千差万别,可分类为:

  • 按地位:
    • 客观信息
    • 主观信息
  • 按作用大小:
    • 有用信息
    • 无用信息
    • 干扰信息
  • 按载体性质:
    • 电子信息
    • 光电信息
    • 生物信息
  • 按应用部门:
    • 工业信息
    • 农业信息
    • 军事信息
    • 政治信息
    • 科技信息
    • 文化信息
    • 经济信息
    • 市场信息
    • 管理信息

它们都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属性:

  1. 普遍性
  2. 事实性
  3. 层次性
  4. 可压缩性
  5. 扩散性
  6. 非消耗性
  7. 共享性
  8. 变换性
  9. 可转化性
扩散性

信息的本性,力图冲破保密的、非自然的约束,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向四面八方传播。

俗话说:

  • 没有不透风的墙。
  • 坏事传千里。

2.2.4 管理信息与决策

管理信息与决策的关系

2个部分:

  1. 决策需要信息支持,决策目的为了消除不确定性,决策过程是一个信息处理过程。
  2. 不同管理层次需要不同的信息。
    • 管理层次和决策的关系:
      • 高层:非结构化
      • 中层:半结构化
      • 低层(基层):结构化
    • 管理层次和信息的关系:
      • 高层:战略信息,战略规划和某些全局性的问题处理,覆盖时间期限长。
      • 中层:战术信息,时间期限短,如:市场预测、生产作业计划、物资采购计划等。
      • 基层:作业信息,确保各项具体任务的完成,如:生产加工记录、物资出入库登记等。
信息要求 高层管理 中层管理 基层管理
信息来源 主要来自外部 以内部为主 主要来自内部
信息范围 较宽 较窄 较窄
概括性 概括 简单综合 具体
时间性 未来的 历史的 历史的
流通性 过去的 近期的 当前的
精度 较低 较高
发生频率 不常用 一般使用 经常使用

2.3 系统的基本知识

2.3.3 信息处理的生命周期

信息的生命周期分为5点:

  1. 收集
  2. 传输
  3. 处理
  4. 存储
  5. 维护

2.3.4 系统的分解

系统分解的目的

系统通常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子系统又可以有若干个孙系统。

面对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我们无法把系统所有元素之间的关系表达清楚,就需要将系统按一定的原则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

分解后的作用:其功能和结构的复杂程度都大大降低,降低了系统开发的复杂度。

第三章 系统开发方法概述

3.2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3.2.2 结构化开发方法

目前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之一。

在20世纪70年代基于瀑布模型提出的。

它是结构化分析Structured Analysis(SA)和结构化设计Structured Design(SD)的统称。

结构化分析

基本思想概括为一句话:“自顶向下,由粗到细,逐步求精”。也有说“自顶向下,逐层分解”。

  • 基本手段:分解和抽象(解决复杂问题)。
    • 分解:把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然后再分别解决。
    • 抽象:抓住主要问题,忽略次要问题,优先解决主要问题。
结构化设计

分两步进行: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

特点是:

  • 相对独立、功能单一的模块结构。
  • 块内联系大、块间联系小。
  • 采用模块结构图的描述方式。

3.3 结构化方法的开发过程

3.3.2 各阶段主要内容

总体规划阶段工作有6点:

  1. 对当前系统进行初步调查。
  2. 分析和确定系统目标。
  3. 分析子系统的组成以及基本功能。
  4. 拟定系统的实施方案。
  5. 进行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6. 编写可行性报告。

3.4 开发过程组织与管理方法

3.4.1 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分为6点:

  1. 任务划分
  2. 计划安排
  3. 经费管理
  4. 审计控制
  5. 风险管理
  6. 质量保证

审计控制的重要作用:对整个系统开发在预算范围内完成各项任务计划。

3.4.2 项目管理组的组成

项目组长

一般称为项目负责人,整个项目的领导者,职责是保证整个开发项目的顺利进行。

第四章 总体规划

4.1 总体规划的目的和步骤

4.1.2 总体规划的主要步骤

共6个步骤:

  1. 需求初步调查
  2. 确定系统建设目标
  3. 初步确定子系统组成与基本功能
  4. 拟定系统实施方案
  5. 可行性分析
  6. 编制可行性分析报告
可行性分析

分4点:

  1. 技术上。
  2. 经济上。
  3. 管理上的可行性。需要考虑3点:
    1. 新系统的必要性。
    2. 新系统运行后产生的影响。
    3. 当前系统的业务人员对新系统的适应能力。
  4. 开发环境的可行性。简单点说是企业能为新系统的开发建设提供一个长期的、良好的环境。影响因素有:
    1. 资金是否到位。
    2. 是否有骨干力量参加。
    3. 重点是企业领导意见是否一致

4.2 企业系统规划法

用于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的方法很多,常见有3种:

  1. 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CSF)。
  2.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 SST)。
  3. 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 BSP),其应用最为广泛,具有系统性、简洁性等特点。

BSP实质上是一个把企业的战略转化成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的转化过程。

BSP方法工作流程的核心部分:

  1. 定义企业过程和数据类。
  2. 分析研究现行系统寻企业的支持。
  3. 研究管理部门对系统的要求。
  4. 确定新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5. 确定新信息系统的实现优化顺序。

4.2.5 设计系统总体结构与开发顺序

子系统划分的基本原则

2个原则:

  1. 子系统在功能上应有相对的独立性,通常子系统不应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过程。
  2. 子系统再数据上应有自身的完整性。一般一个数据类只能由一个子系统产生。

子系统的划分概括起来有3种:

  1. 仅产生数据而不使用其他子系统数据的子系统。
  2. 既使用数据,也产生数据的子系统。
  3. 只使用数据而不产生数据的子系统。

第五章 系统分析

5.1 系统分析概述

5.1.1 系统分析的目的与困难

系统分析的任务

系统分析说明书的2个作用:

  1. 用户与开发人员达成书面协议或合同的依据。
  2. 管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文档。

5.1.2 系统分析的逻辑与步骤

系统分析的思维逻辑
系统分析的主要步骤

4个:

  1. 详细调查
  2. 业务流程分析
  3. 数据流程分析
  4. 编写系统分析说明书

5.2 详细调查

5.2.3 详细调查的方法与原则

详细调查的基本方法

4种:

  1. 收集资料。好处是可以得到真实数据。
  2. 开调查会或个别访问。最有效的一种调查方法,让系统分析人员和用户直接交流。
  3. 书面调查。适合比较复杂的系统。
  4. 参加业务实践。是了解现行系统的最好方法。
详细调查的原则

6点:

  1. 事先计划。
  2. 采访持关键信息的人。
  3. 自顶向下全面展开。
  4. 存在的不一定是合理的。
  5. 分工和协作相结合。
  6. 主动沟通的工作方式。
应注意的事项

4个注意原则:

  1. 选择默契的语言。
  2. 倾听比表达更重要。
  3. 及时反映避免误解。
  4. 以学习的态度开展工作。

5.3 业务流程分析

5.3.1 业务流程的概念

业务流程的特点
  • 目的性:流程的存在是为了完成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特定的任务。
  • 逻辑性:组成流程的活动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这就构成了活动的逻辑关系。概括起来,分为串行、并行、反馈三种方式。
  • 层次性:作为投入-产出系统的企业,它的流程复杂,具有层次性,可以由高至低一层一层地分解。

5.4 数据流程分析

5.4.4 数据字典与加工说明

数据字典
  • =:等价。
  • +:与。
  • [ | ]:或。
  • {}:重复。
  • ():可选。

第六章 系统设计

6.3 系统详细设计

6.3.5 数据库设计

概念设计的方法

概念设计一般采用E-R图方法,绘制3要点:

  1. 用长方形表示实体。
  2. 用椭圆形表示属性。
  3. 用菱形表示联系。

TODO ER图示例.png

逻辑设计的方法
  • 函数依赖于函数决定。
    • 例:一个职工关系为(职工号,姓名,性别,年龄,职务),职工号用来标识每个员工,作为该关系的主键。
  • 部分函数依赖。
  • 传递函数依赖。

数据表设计范式与规范:

  1. 第一范式First Normal Form,设一个关系为R,它的每个属性都是不可再分的,简称1NF
  2. 第二范式Second Normal Form,设一个关系为R,它满足第一范式,R中不存在非主属性对主键的部分函数依赖,简称2NF
  3. 第三范式Third Normal Form,设一个关系为R,它满足第二范式,R中不存在非主属性对主键的传递函数依赖,简称3NF

6.3.6 安全控制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概述

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性的3个方面:

  • 计算机信息系统实体安全。
  • 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
  • 信息与数据安全。信息的安全性概括为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 完整性:信息必须按照其原型保存,不能被非法地篡改、破坏,也不能被偶然、无意地修改。
    • 保密性:信息必须按照拥有者的要求保持一定的秘密性,防止信息在非授权的方式下被泄露。
    • 可用性:在任何情况下,信息必须可以被拥有相应权限的人在权限范围内使用。

第七章 系统实施

7.2 系统测试

7.2.1 系统测试概述

系统测试的目的

测试的错误理解

  1. 测试是证明程序中不存在错误的过程。
  2. 测试的目的是要证明程序正确地执行了预期的功能。
  3. 程序测试的过程是使人们确信程序可完成预期要完成的工作过程。
  4. 测试是为了表明程序是正确的。
  5. 成功的测试是没有发现错误的测试。

测试的正确理解: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目的并不是证明程序是“好的”,而是通过测试从中发现尽可能多的错误。

7.2.4 测试策略与原则

测试原则

共5个:

  1. 确定预期输出结果。
  2. 应避免测试自己的程序。
  3. 进行破坏性测试。不仅要选用合理的输入数据进行测试,还应选出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输入数据。
  4. 除了检查程序是否做了它应该做的工作,还应检查程序是否做了它不该做的事情。
  5. 应保留测试数据,以便程序修改后进行再测试。

第八章 运行管理

8.2 系统运行维护

8.2.2 系统维护的分类

分4类:

  1. 改正性维护
  2. 适应性维护
  3. 完善性维护
  4. 预防性维护

在全部维护活动中一半以上是完善性维护

全部维护活动占比情况

  • 完善性维护50% ~ 60%
  • 改正性维护17% ~ 21%
  • 适应性维护18% ~ 25%
  • 其他维护4%

考试重点

  • P数字表示知识点所在页码
  • 以下是统计知识点在历史真题中各种题型曾经出现过的次数,仅供参考
    • X数字选择题
    • T数字填空题
    • M数字名词解释题
    • J数字简答题

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导论

  • 会计记账系统属于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P23; X1)
  •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角度看,管理信息系统由信息源信息管理者信息用户信息处理器四大部件组成。(P25; T1)
  •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反映了管理的业务职能。(P25; T1)
  • 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计算模式可分为中央主机集中分时处理模式文件服务器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S)和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S)。(P29; T1)
  • ERP三个主要特征顾客驱动基于时间面向整个供应链四大元素:资金、货物、人员和信息。(P34; T1)
  • 简要说明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解。(P21; J1)
    • 答: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机(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能监测企业或组织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或组织行为,帮助其实现长远的规划目标。
  • 为什么要从”一体化“的角度构建管理信息系统?(P22; J1)
    • 答:在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应从总体出发,全面考虑,这样可以保证各种职能子系统共享数据,减少数据的冗余,保证数据的兼容性和一致性。
  • 什么是MRP系统?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31; J1)
    • 答:MRP是一种以物料需求的计划与控制为主线的管理思想,基于此种管理方法形成的管理信息系统被称为MRP系统。基本内容是编制零件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

  • 管理在于营造一种激励环境,使处于其中的所有工作人员努力工作,发挥群体的协同效应,以达到企业或组织的目标。(P39; T1)
  •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对未来事件作出预测,以制定出行动方案,这属于管理的计划职能。(P40; T1)
  • 一名管理者能有效地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的人数,称为管理幅度。(P43; T1)
  • 按照管理幅度的大小管理层次的多少管理的结构分为扁平结构直式结构。(P43; T1)
  • 为了达到有效管理,应尽可能地减少管理层次,这一过程称为管理扁平化。(P44; T1)
  • 信息是经过加工的数据,是有一定含义,能减少不确定性、对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价值的数据。(P45; T1)
  • 俗语“坏事传千里”说的是信息的基本属性中的扩散性。(P46; X1)
  • 信息识别信息管理人员的职责。(P46; X1)
  • 信息维护的主要目的保证信息准确性及时性安全性保密性。(P50; T1)
  • 管理信息系统为高层管理者提供的信息应尽可能为范围较宽的概括信息。(P52; X1)
  • 如果一个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控制产生影响,则这样的系统称为闭环系统。(P54; T1)
  • 闭环系统由五个部件组成:输入处理输出控制反馈。(P54; T1; M1)
  • 开环系统由四个部件组成:输入处理输出控制。(P54; )
  • 系统分解的主要目的降低系统开发复杂度。(P55; X1)
  • 系统的分解过程就是确定子系统边界的过程。(P55; T1)
  • 地理范围可以把各种网络划分局域网广域网两大类。(P56; T2)
  • 闭环系统(P54; M1)
    • 答:输出端和输入端之间存在反馈机制,一般包括输入、处理、输出、控制和反馈五个部件,系统控制单元通过比较系统行为和期望行为之间的偏差进行调解。
  • 信息技术(P55; M1)
    • 答:是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各种技术的总称。
  • 计算机网络(P56; M2)
    • 答: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独立的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计算机互联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第三章 系统开发方法概述

  •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企业领导是否重视。(P63; X1)
  • 结构化分析的基本手段是分解抽象。(P67; X1)
  • 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将系统设计成相对独立单一功能模块组成的结构。(P67; T1)
  • 在面向对象方法中,通常用来指代信息隐蔽技术的概念叫做封装。(P69; T1)
  • 对象标识数据结构操作集合对外消息接口(MS)四部分组成。(P69; T2)
  • 在面向对象方法中,对象是数据结构以及作用于此结构上的数据操作的封装体。(P69; T1)
  • 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以新系统代替当前系统的过程通常称为系统切换。(P72; T1)
  • 广义的项目管理包括系统开发期系统维护期的管理。(P73; T1)
  • 项目管理的质量保证分为三个阶段,即事前准备过程监控事后评审。(P74; T1)
  • 质量保证(SQA)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依次是事前准备过程监控事后评审。(P74; T1)
  • 作为系统开发建设的生命线,系统开发的各个层次和阶段都要有相应的文档。(P77; T1)
  • 造成系统开发困难的主要因素通常有哪些?(P64; J1)
    • 答:
      1. 新系统对当前管理模式影响较大
      2. 管理信息系统的收益不易用货币形式直接反映
      3. 基础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差
      4. 重视编程,轻视规划
      5. 采用增加开发人员的方式来加快进度
      6. 堆栈现象
  • 简述原型化方法的原理。(P68; J1; X1)
    • 答:原型化方法是一种确定用户需求的有效方法,它采用启发式的方法,引导用户逐渐加深对系统的理解,最终提出明确需求。在获得一组基本的用户需求后,快速地开发出新系统的一个原型。用户、开发者和其他有关人员在使用软件过程中加强通信和反馈,通过反复评价和反复修改原型系统,逐步确定各种需求的细节适应需求变化,从而最终提高新系统的质量。
  • 简述面向对象方法中的消息与方法。(P69; J1)
    • 答:消息由消息的标识、接受消息的对象、若干个变元组成;方法描述了对象执行操作的算法,定义了对象执行操作的机制。方法使对象具有了处理封装数据的功能,而消息则激活了这种功能并建立了对象之间通信的桥梁。

第四章 总体规划

  • 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方法:关键成功因素法CSF、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企业系统规划法BSP。(P85; X1)
  • 管理可行性分析考虑点:新系统的必要性、新系统运行后产生的影响、业务人员对新系统的适应能力。(P85)
  • 在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可行性论证之后,编写的新系统开发的可行性报告,可称为总体规划报告。(P85; T1)
  • 企业系统规划方法(BSP)实质上是一个把企业的战略转化成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的转化过程。(P86; T1)
  • BSP活动的结果是得出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实施计划的描述性文档。(P86; T1)
  • 作为BSP方法中最重要和关键的活动之一,定义企业过程是作出企业的过程和组织之间的关系矩阵。(P89; T1)
  • 为了解当前的数据处理工作是如何支持企业的,需对目前的组织、企业过程、信息系统和数据文件进行仔细分析,发现不足和冗余之处。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分析工具是矩阵过程/组织矩阵)。(P89; T1)
  • BSP方法的核心是定义企业过程。(P91; T1)
  • BSP方法中划分子系统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定义信息结构的过程。(P95; T2)
  • 简述企业系统规划方法的工作流程的核心部分(P86; J2)。
    • 答:
      1. 定义企业过程和数据类。
      2. 分析研究现行系统寻企业的支持。
      3. 研究管理部门对系统的要求。
      4. 确定新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5. 确定新信息系统的实现优化顺序。
  • 企业系统规划方法(P86; M1)
    • 答:是一种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和设计的结构化方法,是一个把企业的战略转化成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的转化过程。它首先自上而下识别信息的目标,识别企业过程,识别数据,然后再自下而上设计信息系统,以支撑目标。
  • BSP方法中的数据类(P89; M1)
    • 答:是指支持企业所必须的,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并能组成相对独立的完整数据单位的那些数据部分。
  • 信息系统总体结构(P90; M1)
    • 答:信息系统总体结构是企业长期数据资源规划的一种图形表达方式,它是企业现在和将来信息系统开发和最终运行的系统所遵循的蓝图。
  • 简述BSP方法中企业数据的识别方法。(P94; J1)
    • 答:
      • 企业实体法。企业的实体是指顾客、产品、材料及人员等企业中客观存在的东西,联系于每个实体的生命周期阶段就有各种数据,如事务型、计划型、统计型等。
      • 企业过程法。利用以前识别的企业过程,分析每个过程利用的什么数据,产生什么数据,每个过程的输入和输出数据是什么。
  • UC矩阵(P95; M1)
    • 答:是用来表达过程和数据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矩阵。U表示过程对数据类的使用,C表示过程对数据类的产生。

第五章 系统分析

  • 详细需求分析两个重要方法,分别是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P99; T1)
  • 系统分析的目的是将用户的需求及其解决方法确定下来。(P99; T1)
  • 开发人员与用户单位签订协议和合同的依据是系统分析报告。(P100; X1)
  • 系统分析工作是由系统分析人员广大用户通过“理解”和“表达”来完成的。(P101; T1)
  • 系统分析步骤:详细调查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编写系统分析说明书。(P102; X1)
  • 数据流程调查的工作分为收集分析两个步骤。(P105; T1)
  • 为了解现行系统最好的详细调查方法参加业务实践。(P106; X1)
  • 一般而言,组成流程的活动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概括起来分为串行并行反馈三种方式。(P108; T1)
  • BPR的协同工作、整体优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以流程的观点来分配工作,而不是以职能部门的设置来划分任务。(P110; T1)
  • 数据流程分析用到三种工具,分别是分层的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加工说明。(P111; T1)
  • 数据字典符号,=等价+[|]{}重复()可选。(P119; X1)
  • 一个好的加工说明至少需描述清楚数据来源处理逻辑数据去向。(P120; T2)
  • 系统分析报告描述了新系统的逻辑模型,作为系统设计和实施的依据。(P122; T1)
  • 系统分析报告一经确认,就成为具有约束力的指导性文件,成为下一阶段系统设计工作的依据和今后验收目标系统的检验标准。(P122; T1)
  • 业务流程(P107; M1)
    • 答:是指一组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而又相互关联的活动。
  • 业务流程重组(P110; M1)
    • 答: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做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重建,其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的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 数据流(P112; M1)
    • 答:是人们用以记录物流、事务流、资金流、人员流、机器设备流等各种流的抽象表达形式,通常伴随着上述各种流的出现而产生。

第六章 系统设计

  • 系统设计分为总体设计详细设计两个阶段。(P127; T1)
  • 衡量系统可靠性的指标平均维护时间平均故障间隔时间。(P128; T2)
  • 系统设计遵循一致性原则主要是为了子系统之间、多系统之间的联系与合作。(P128; X1)
  • 模块间的调用可分为3类,即判断调用循环调用直接调用。(P131; T1)
  • 将数据键盘输入、条码扫描器输入和扫描仪输入组合到一个模块中,此模块的内聚方式是逻辑内聚。(P132; X1)
  • 从数据流图得到初始模块结构图常用策略有两种,分别是以事务为中心的设计策略以变换为中心的设计策略。(P133; T1)
  • 低层数据流图转换成模块结构图时,将输入模块放在左侧变换模块放在中间输出模块放在右侧。(P134; T1)
  • 网络设计通常分为三步,分别是选择网络拓扑结构安排网络上的设备布局网络结点的权限设计。(P135; T1)
  • 在系统详细设计中,用数字或字符来代表事物或属性的过程称为编码设计。(P137; T1)
  • 编码设计的原则是唯一化规律化标准化以及可扩充且易修改。(P137; T1)
  • 设一个关系为R,X和Y是它的两个属性集。若X函数决定Y,同时X的一个子集X’也能够函数决定Y,则称Y部分函数依赖于X。(P146; T1)
  • 第二范式设一个关系为R,在满足第一范式的基础上,R中不存在非主属性对主键的部分函数依赖,简称2NF。(P148; X1)
  • 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信息安全属性称为完整性。(P152; T1)
  • 简述系统总体设计中的子系统划分方法。(P129; J1)
    • 答:在总体设计中,子系统可以按照职能划分,按逻辑功能划分,按模块间通信划分,按业务处理顺序划分,按业务处理时间的关系划分。
  • 模块结构图(P130; M1)
    • 答:是模块组合的图形表示,由模块、调用、数据、控制和转接5种基本符号组成。
  • 简述模块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步骤。(P130; J1)
    • 答:对各个子系统进行细化,确定每个子系统如何划分成多个模块,确定子系统之间、模块之间的数据交换和调用关系,并画出模块结构图,优化并改进模块结构的质量。
  • 内容耦合(P132; M1)
    • 答:两个模块不经过调用关系,彼此直接使用或修改对方的数据的耦合方式称为内容耦合。
  • 功能内聚(P133; M1)
    • 答:是指模块中各成分的联系是功能性的,即一个模块执行一个功能,且完成该功能所必须的全部成分都包含在模块中。
  • 什么是编码?编码设计的原则有哪些?(P137; J1)
    • 答:编码是用数字或字符来代表事物或属性的符号;编码设计的原则有:唯一化、规律化、标准化、可扩充且容易修改。
  • 外关键字(P146; M1)
    • 答:一个关系R1中的属性或属性组是另一个关系R2的主键,那么这个属性或属性组为R1的外关键字,简称外键。

第七章 系统实施

  • 系统实施包括系统实现系统测试系统切换等活动。(P159; T1)
  • 程序中的注释一般分为两类,分别是序言性注释描述性注释。(P161; T1)
  • 系统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P162; X1)
  • 在一个开发项目组中,通常会安排专人负责阅读别人的代码,以发现代码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这种做法叫代码审查。(P162; T1)
  • 程序设计中一般采用缩排法来写程序,把同一层次的语句行左端对齐,而下一层的语句则向右缩进若干空格,从形式上体现程序的逻辑结构和深度。(P162; T1)
  • 代码审查是保证软件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认为它属于单元测试的一种方法。(P162; T1)
  • 测试者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的特性,仅仅关心寻找程序未按规范运行的情况,这种测试方法称为黑盒测试法。(P164; T1)
  • 为了加快测试速度,提高测试效率,人们一般按照“自底向上”的原则按模块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总体测试三个阶段进行系统测试工作。(P167; T1)
  • 系统切换前的准备工作,可以从用户培训数据准备文档准备三个方面进行。(P169; T1)
  • 管理信息系统的各类用户中,对于操作管理员的培训用户培训工作的重点。(P170; T1)
  • 在常见的系统切换法中,分段切换是直接切换平行切换这两种方式的结合。(P171; T1)
  • 为保证平稳运行,一般比较大的系统采用平行切换或分段切换的方式较为适宜。(P171; T2)
    • 一般比较大的系统采用分段切换的方式较为适宜,既能保证系统平稳运行,费用也不太大。
  • 系统实现(P159; M1)
    • 答:是指利用某种计算机语言,把系统设计的结果翻译成可为计算机理解、可执行的代码的过程,是指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过程,包括准备工作、编码、代码审查、缺陷跟踪与改错和调试等若干活动。
  • 等价划分测试方法。(P164; M1)
    • 答:把被测试的软件的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划分成若干个等价类,然后从每个等价类中只选取少量的、有代表性的一组测试数据来代替大量相类似的测试,把无限的随机测试变成有针对性的等价类测试,减少总的测试次数。
  • 子系统测试(P168; M1)
    • 答:是在模块测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把经过测试的模块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子系统来测试,主要测试各模块之间的协调和通信。
  • 系统总体测试(P168; M1)
    • 答:经过子系统测试,已经把一个模块装成若干子系统并经过充分测试,接着的任务是总调,也称为系统总体测试。

第八章 运行管理

  • 当企业的信息化提高到战略层次后,出现了以CIO首席信息官)为核心的企业信息化管理体制,成为企业信息化管理职能履行的基本保障。(P176; T1)
  • 在信息系统交付前,一般要编写系统用户手册来规范信息系统运行的操作规程。(P179; T1)
  • 硬件的维护包括定期保养性维护突发性故障维修。(P180; T1)
  • 在系统维护中,对数据及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以及并发性控制等维护工作一般由数据库管理员来负责。(P182; T1)
  • 为了应付因介质、操作系统、软件和其它环境原因导致数据库文件严重损坏、系统运行瘫痪等系统灾难的发生,数据日常维护的主要工作一般包括数据备份数据恢复。(P182; T1)
  • 相对于全备份而言,增量备份只备份上一次备份后数据的改变量。(P183; T2)
    • 将上一次备份后数据库中发生变化的数据复制到永久脱机存储介质中,这种备份方式称为增量备份
  • 将当前服务器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全部复制到永久脱机存储介质中,这种数据备份称为全量备份。(P183; T1)
  • 有统计数据表明,在全部维护活动中占比最大的是完善性维护。(P184;)
  • 新系统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应当由开发人员用户共同进行新系统的全面评价。(P187; T1)
  • 在系统维护工作中,为了避免改旧错出新错等现象的发生,修改程序代码后需要进行测试,直到确认和复审无错为止。(P187; T1)
  • 系统维护的内容有哪些?(P180; J1)
    • 答:硬件设备的维护、系统软件维护、应用软件系统维护、网络维护、数据维护和运行环境维护。
  • 根据目的的不同,系统维护可分为哪些类别?(P184; J1)
    • 答:改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 系统维护的组织机构一般由哪几类人员组成?(P184; J1)
    • 答:维护主管、技术主管、系统软件硬件维护员、数据库管理员、应用软件维护员等。
  • 简述系统维护的工作流程。(P185; J1)
    • 答:系统维护可分为7个阶段,提出维护申请、技术评估、下达任务、制定详细计划、计划实施、组织验收、资料存档。

详细目录

  • 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导论
    • 1.1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
      • 1.1.1 管理信息系统概念的起源
      • 1.1.2 管理信息系统概念的演进
      • 1.1.3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定义
        •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
        •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一体化系统
    • 1.2 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 1.2.1 按核心业务活动分类
        • 电子业务系统
        • 电子政务系统
        • 电子商务系统
      • 1.2.2 按数据处理方式分类
        • 操作型管理信息系统
        • 分析性管理信息系统
      • 1.2.3 按管理应用层次分类
        • 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
        • 管理型管理信息系统
        • 战略型管理信息系统
      • 1.2.4 按行业和业务职能分类
    • 1.3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 1.3.1 功能结构
      • 1.3.2 概念结构
      • 1.3.3 管理职能结构
        • 纵向视角
        • 横向视角
        • 综合视角
      • 1.3.4 软硬件结构
        • 硬件结构
        • 软件结构
      • 1.3.5 网络计算结构
        • 客户服务器模式
        •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 1.4 管理信息系统的几种典型应用
      • 1.4.1 MRP系统
        • MRP系统的产生与发展
        • MRP系统的逻辑流程
      • 1.4.2 MRP Ⅱ 系统
        • MRP Ⅱ 系统的产生与发展
        • MRP Ⅱ 系统的逻辑流程
      • 1.4.3 ERP系统
        • ERP系统的产生与发展
        • ERP系统的主要功能
  •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
    • 2.1 管理的基本知识
      • 2.1.1 管理的含义
        • 管理的概念
        • 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关系
        • 管理现代化
        • 管理的基本职能
      • 2.1.2 组织结构
        • 直线制组织结构
        • 职能制组织结构
        • 矩阵式组织结构
      • 2.1.3 管理部门的划分方法
      • 2.1.4 管理幅度与层次
        • 管理幅度
        • 管理层次
        • 管理的扁平化
      • 2.1.5 管理层次与决策类型
        • 结构化决策
        • 半结构化决策
        • 非结构化决策
    • 2.2 信息的基本知识
      • 2.2.1 信息与数据
      • 2.2.2 信息的基本属性
        • 普遍性
        • 事实性
        • 层次性
        • 可压缩性
        • 扩散性
        • 非消耗性
        • 共享性
        • 变换性
        • 可转化性
      • 2.2.3 信息处理的生命周期
        • 信息的收集
        • 信息的传输
        • 信息的处理
        • 信息的存储
        • 信息的维护
      • 2.2.4 管理信息与决策
        • 管理信息的分类和特性
        • 管理信息与决策的关系
    • 2.3 系统的基本知识
      • 2.3.1 系统的概念
      • 2.3.2 系统的分类
        • 按复杂程度分类
        • 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类
        • 按是否有反馈机制分类
        • 按抽象程度分类
      • 2.3.3 系统的属性
        • 整体性
        • 关联性
        • 层次性
        • 统一性
      • 2.3.4 系统的分解
        • 系统分解的目的
        • 系统分解的原则
    • 2.4 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 2.4.1 网络技术
        •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 网络的分类
        • 网络协议
        • 网络拓扑结构
        • 网络安全
      • 2.4.2 数据库技术
        • 数据库的概念
        • 数据表的概念
        • 数据库管理系统
        • 结构化查询语言
      • 2.4.3 计算机语言
        • 机器语言
        • 汇编语言
        • 高级语言
  • 第三章 系统开发方法概述
    • 3.1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问题
      • 3.1.1 系统开发具备的条件
        • 企业高层领导应重视和介入
        • 企业业务人员要有积极性
        • 企业要有一定的科学管理基础
        • 要有一定的投资保证
      • 3.1.2 系统开发前的准备工作
        • 借鉴同类系统的开发经验
        • 确定系统目标、开发策略和投资金额
        • 收集和整理基础数据
      • 3.1.3 系统开发的困难因素
        • 新系统对当前管理模式影响较大
        • 管理信息系统的效益不易用货币形式直接反映
        • 基础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差
        • 重视编程,轻视规划
        • 采用增加开发人员的方式来加快进度
        • 堆栈现象
    • 3.2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 3.2.1 系统开发方法的产生背景
      • 3.2.2 结构化开发方法
        • 结构化分析
        • 结构化设计
      • 3.2.3 原型化开发方法
      • 3.2.4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 3.3 结构化方法的开发过程
      • 3.3.1 系统开发阶段划分
      • 3.3.2 各阶段主要内容
        • 总体规划阶段
        • 系统分析
        • 系统设计
        • 系统实施
        • 运行维护
        • 系统评价
    • 3.4 开发过程组织与管理方法
      • 3.4.1 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 任务划分
        • 计划安排
        • 经费管理
        • 审计控制
        • 风险管理
        • 质量保证
      • 3.4.2 项目管理组的组成
        • 项目组长
        • 用户
        • 系统分析员
        • 硬件网络设计员
        • 数据库管理员
        • 系统设计员
        • 程序员
      • 3.4.3 文档的管理
        • 文档要标准化和规范化
        • 维护文档的一致性
        • 维持文档的可追踪性
        • 文档管理的制度化
  • 第四章 总体规划
    • 4.1 总体规划的目的和步骤
      • 4.1.1 总体规划的目的
        • 保证信息共享
        • 协调子系统间的工作
        • 使开发工作有序进行
      • 4.1.2 总体规划的主要步骤
        • 需求初步调查
        • 新系统的目标
        • 可行性分析
        • 可行性分析报告
    • 4.2 企业系统规划法
      • 4.2.1 方法概述
      • 4.2.2 工作流程
        • 研究项目的确定
        • 研究的准备活动
        • 研究的开始阶段
        • 定义企业过程
        • 定义数据类
        • 分析当前的系统支持
        • 研究管理部门对系统的要求
        • 提出判断和结论
        • 设计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 确定子系统开发的优先顺序
        • 评价信息资源管理工作
        • 制定建议书和开发计划
        • 研究成果报告
      • 4.2.3 定义企业过程
        • 企业资源
        • 资源的生命周期
        • 企业过程定义的一般步骤
      • 4.2.4 定义数据类
        • 企业数据的4种类型
        • 企业数据的识别方法
      • 4.2.5 设计系统总体结构与开发顺序
        • 子系统划分的基本原则
        • 子系统划分的方法
        • 子系统开发顺序
  • 第五章 系统分析
    • 5.1 系统分析概述
      • 5.1.1 系统分析的目的与难点
        • 系统分析的目的
        • 系统分析的任务
        • 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要点
        • 系统分析工作的难点与对策
      • 5.1.2 系统分析的逻辑与步骤
    • 5.2 详细调查
      • 5.2.1 详细调查的目的和难点
      • 5.2.2 详细调查的主要内容
        • 组织结构的调查
        • 业务流程的调查
        • 数据流程调查
        • 薄弱环节的调查
        • 其他信息的调查
      • 5.2.3 详细调查的方法与原则
        • 详细调查的基本方法
        • 详细调查的原则
        • 应注意的事项
    • 5.3 业务流程分析
      • 5.3.1 业务流程的概念
        • 流程的概念
        • 业务流程的特点
        • 业务流程的功能
      • 5.3.2 业务流程分析的方法
        • 业务流程分析的步骤
        • 业务流程图
        • 业务流程图画法举例:会计账务处理
      • 5.3.3 业务流程重组
        • BPR的概念
        • BPR的基本特征
        • BPR的原则
    • 5.4 数据流程分析
      • 5.4.1 数据流程分析的概念
        • 什么是数据流
        • 为什么要进行数据流程分析
      • 5.4.2 数据流程分析的步骤
      • 5.4.3 数据流图的基本画法
        • 数据流图的基本符号
        • 绘制数据流图的指导原则
        • 绘制方法
        • 绘制数据流图应注意的事项
        • 数据流图检查:正确性和可读性
      • 5.4.4 数据字典与加工说明
        • 数据字典
        • 加工说明
    • 5.5 新系统逻辑模型
      • 新系统逻辑模型的任务
      • 建立新系统的初步逻辑模型
      • 对初步逻辑模型进行补充和完善
    • 5.6 系统分析报告
      • 系统分析报告的作用
      • 系统分析报告的组成
      • 相关问题
  • 第六章 系统设计
    • 6.1 系统设计概述
      • 6.1.1 系统设计的任务
      • 6.1.2 系统设计的原则
        • 简单性
        • 一致性和完整性
        • 灵活和适应性
        • 可靠性
        • 安全性
        • 经济性
    • 6.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6.2.1 子系统的划分和确认
        • 子系统划分的原则
        • 子系统划分的方法
      • 6.2.2 模块结构设计
        • 模块结构图
        • 模块结构的质量标准
        • 模块结构图与框图、数据流图的区别
        • 模块结构图推导策略:从数据流图得到初始模块结构图
        • 模块结构图的改进
      • 6.2.3 网络设计与设备配置方法
        • 网络设计的主要步骤
        • 设备选配的依据
        • 网络设计举例
    • 6.3 系统详细设计
      • 6.3.1 编码设计
        • 编码设计的原则
        • 编码的种类
      • 6.3.2 输出与输入设计
        • 确定输出要求
        • 输出方式
        • 输入方式
        • 输入校对方式
      • 6.3.3 人机界面设计
        • 人机界面的主要形式
        • 系统输入人机界面实现的原则
      • 6.3.4 处理过程设计
        • 设计原则
        • 设计工具
      • 6.3.5 数据库设计
        • 数据库设计的任务与步骤
        • 概念设计的方法
        • 逻辑设计的方法
      • 6.3.6 安全控制设计
        • 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概述
        • 安全设计需要考虑的具体内容
    • 6.4 系统设计报告
      • 引言
      • 系统设计方案
  • 第七章 系统实施
    • 7.1 系统实现
      • 7.1.1 系统实现概述
      • 7.1.2 开发语言的选择
      • 7.1.3 程序质量的评价
        • 可靠性
        • 规范性
        • 可读性
        • 可维护性
        • 适应性
      • 7.1.4 编程风格
        • 程序的注释
        • 程序的书写格式
        • 变量名的选择
      • 7.1.5 代码审查
    • 7.2 系统测试
      • 7.2.1 系统测试概述
        • 系统测试的目的
        • 测试的基本工作流程
      • 7.2.2 黑盒测试法
        • 基本原理
        • 具体方法
      • 7.2.3 白盒测试法
        • 基本原理
        • 具体方法
      • 7.2.4 测试策略与原则
        • 测试策略
        • 测试原则
      • 7.2.5 系统测试的步骤
        • 模块测试
        • 子系统测试
        • 系统总体测试
    • 7.3 系统切换
      • 7.3.1 系统切换前的准备工作
        • 用户培训
        • 数据和文档准备
      • 7.3.2 系统切换的方式
        • 直接切换
        • 平行切换
        • 分段切换
  • 第八章 运行管理
    • 8.1 系统运行的管理组织
      • 8.1.1 运行管理机构发展的历程
      • 8.1.2 运行管理机构设置的原则
        • 效率原则
        • 精简原则
        • 灵活性原则
        • 因事设岗,因岗定编
      • 8.1.3 运行管理机构的人员构成
      • 8.1.4 运行管理体制
        • CIO的主要职能
        • CIO机制
      • 8.1.5 运行管理制度
        • 机房管理制度
        • 系统维护制度
        • 运行操作规程
        • 运行记录制度
    • 8.2 系统运行维护
      • 8.2.1 系统维护的内容
        • 硬件维护
        • 系统软件维护
        • 应用软件维护
        • 网络维护
        • 数据维护
        • 运行环境维护
      • 8.2.2 系统维护的分类
        • 改正性维护
        • 适应性维护
        • 完善性维护
        • 预防性维护
      • 8.2.3 系统维护的步骤
      • 8.2.4 系统的可维护性
        • 可维护性的评价指标
        • 提高可维护性的方法
    • 8.3 系统评价
      • 8.3.1 系统评价概述
        • 新系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 新系统是否具有较好地适应性和安全性
        • 新系统是否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间接效益
        • 新系统是否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直接效益
      • 8.3.2 系统的经济评价
        • 显性效益
        • 隐性效益
      • 8.3.3 系统的技术评价
        • 系统效率
        • 系统可靠性
        • 可扩展性
        • 可移植性
      • 8.3.4 系统评价报告
        • 引言
        • 评价内容
  • 第九章 系统开发综合实例
    • 9.1 系统开发实例一
      • 9.1.1 系统开发背景
        • 公司概况
        • 新的管理问题
        • 信息化总体规划
        • 开发策略
      • 9.1.2 业务流程分析
      • 9.1.3 数据流程分析
        • 数据流图
        • 数据字典和加工说明
      • 9.1.4 系统设计
      • 9.1.5 系统开发总结
    • 9.2 系统开发实例二
      • 9.2.1 系统开发背景
      • 9.2.2 业务流程分析
      • 9.2.3 数据流程分析
        • 数据流图
        • 数据字典
      • 9.2.4 系统设计
        • 模块结构
        • 详细设计
      • 9.2.5 系统开发总结
Built with Hugo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